新闻资讯
一家以植物保护为主、植物营养为辅,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作物科技企业
新闻资讯
>
>
百里香酚在我国植物保护领域的研究进展

百里香酚在我国植物保护领域的研究进展

  • 分类:行业资讯
  • 作者:李美荣,张雪冰,宁新妍,胡德利,刘刚
  • 来源:《世界农药》2022年第6期
  • 发布时间:2022-08-15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百里香酚,又称百里酚、麝香草酚等,是香芹酚的同分异构体,是一种单帖酚类植物精油,具有抗菌、抗氧化、驱虫、抗癌等生物活性,目前广泛用于香料制作、防腐剂、医用杀菌剂、驱虫剂和抗氧化剂等,同时有望成为动物饲料中促生长类抗生素的替代品。

百里香酚在我国植物保护领域的研究进展

【概要描述】百里香酚,又称百里酚、麝香草酚等,是香芹酚的同分异构体,是一种单帖酚类植物精油,具有抗菌、抗氧化、驱虫、抗癌等生物活性,目前广泛用于香料制作、防腐剂、医用杀菌剂、驱虫剂和抗氧化剂等,同时有望成为动物饲料中促生长类抗生素的替代品。

  • 分类:行业资讯
  • 作者:李美荣,张雪冰,宁新妍,胡德利,刘刚
  • 来源:《世界农药》2022年第6期
  • 发布时间:2022-08-15
  • 访问量:0
详情

百里香酚,又称百里酚、麝香草酚等,是香芹酚的同分异构体,是一种单帖酚类植物精油,具有抗菌、抗氧化、驱虫、抗癌等生物活性,目前广泛用于香料制作、防腐剂、医用杀菌剂、驱虫剂和抗氧化剂等,同时有望成为动物饲料中促生长类抗生素的替代品。近年来,百里香酚对植物病虫害的良好控制作用逐渐得到重视。如专门针对灰霉病的杀菌剂3AEY(丁子香酚+香叶醇+百里香酚)在西班牙和希腊获得应用扩展登记。百里香酚易于获得,化学性质稳定,毒性低,残留低,在环境中易降解,符合生物农药的发展要求,作为生物农药开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百里香酚在我国植物保护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产品的登记开发工作提供参考。

 

 

 

1 主要理化性质及制备方法

百里香酚(图1),化学名称为2-异丙基-5-甲基苯酚(2-isopropyl-5-methyl-phenol),CAS登录号:89-83-8,分子式:C10H14O,分子量:150.22,常温下为无色晶体或无色结晶粉末,有百里草或麝香草的气味,沸点:233℃,熔点:51.5℃,闪点:110℃(封闭式),密度:0.9699g/cm3 (20℃),微溶于水,能溶于冰醋酸和石蜡油,也溶于乙醇、氯仿、乙醚,对皮肤、眼睛、黏膜有刺激作用。

图1_20220815091231.jpg

百里香酚天然存在于唇形科植物百里香草、麝香草、牛至草、香青兰等种子中。由于天然资源有限,从 20世纪40年代以来,人工合成百里香酚已逐渐取代天然百里香酚,因此百里香酚的大规模推广应用,不会造成百里香草等植物的大量采伐损耗。

 

百里香酚的工业化合成,目前研究应用最多的是以硫酸等为催化剂的间甲酚异丙基化路线,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污染严重。此外,还有薄荷醇脱氢路线和 α-蒎烯合成路线。仇昆伦等以自制的铝酸锌为催化剂,间甲酚和异丙醇为原料,经过气相傅-克烷基化反应合成百里香酚(最优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43K,间甲酚和异丙醇的摩尔比为1:5,催化剂寿命可达到260h以上),没有溶剂污染和催化剂污染,符合当前绿色化学的发展趋势(反应方程式如图2)。

图2_20220815091236.jpg

 

2 作用机制

国内对百里香酚等植物精油活性成分作用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抗菌方面,对昆虫、螨和线虫方面的报道很少。与其他植物精油活性成分相比,由于分子结构不同,作用机制有所差异,但总体上比较接近。通常认为,百里香酚主要作用于细胞的膜结构,改变其通透性,使细胞内容物外泄,导致菌体死亡。

 

2.1 抗菌

多项研究结果表明,百里香酚主要通过破坏病原菌细胞结构,损伤遗传物质 DNA,影响微生物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达到抗菌目的。例如用百里香酚处理后,西瓜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细胞膜透性增加,菌丝中甘油、丙二醛(MDA)、活性氧(ROS)和丙酮酸含量显著升高,蛋白质、DNA、麦角甾醇和致萎毒素含量则显著降低;麦角甾醇合成受到抑制,菌丝生长缓慢,细弱,分枝减少,细胞膜被破坏,形态和生理发生变化,最后细胞死亡。转录组学研究结果显示,百里香酚可破坏禾谷镰刀菌细胞膜完整性,引起电解质渗漏,能量代谢失衡。此外,还通过核糖体、线粒体结构和转录组水平上的酶合成显示对禾谷镰刀菌的抑制活性。

 

2.2 杀虫

百里香酚能够杀虫,可能是因为其可以增加害虫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渗透脆性,同时其具有的高腐蚀性也会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用百里香酚处理秀丽线虫后,线虫存活子代数目减少,这也可能是因为其性腺受损所致。

 

 

3 在防治病害方面的研究进展

百里香酚防治植物病害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多种真菌性病害,对细菌性和病毒性病害的报道比较少。

 

3.1 茶炭疽病和轮斑病

饶家瑞等研究发现,在9种天然产物中,百里香酚对茶炭疽病菌的生物活性最好,且优于化学药剂萎锈灵,其EC50为18.55μg/mL,而萎锈灵为35.53 μg/mL。在500μg/mL 浓度时,百里香酚对茶叶感染茶炭疽病的保护活性和治疗活性分别为32.66%和 38.09%,比萎锈灵分别增加12.24%和12.37%。另据研究,在10种天然产物中,百里香酚对茶轮斑病菌的生物活性最好,且优于萎锈灵,其EC50为33.79μg/mL,而萎锈灵231.52μg/mL。在200μg/mL 浓度时,百里香酚可导致茶轮斑病菌细胞壁的表面形态从光滑圆润变为部分裂开;在500μg/mL浓度时,茶轮斑病菌细胞壁的受损程度明显增加。

 

3.2 灰霉病

李佳俊等将百里香酚与百菌清以不同比例混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混剂对灰葡萄孢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百里香酚和百菌清以质量比5∶1、2∶3、1∶5和1∶10比例混配均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张静等进行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百里香酚对番茄灰霉病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在供试浓度为 0.75g/L时,保护和治疗作用分别为72.01%和 60.28%,与对照药剂腐霉利差异不显著。

 

3.3 纹枯病

王凯博等分别将百里香酚与苯醚甲环唑、噻呋酰胺混配,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立枯丝核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百里香酚与噻呋酰胺以1∶5、1∶4、2∶3、3∶2、4∶1和5∶1 比例混配均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与苯醚甲环唑以2∶3、4∶1和5∶1比例混配也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具备防治水稻、玉米纹枯病的潜力。

 

3.4 芒果蒂腐病

叶火春等研究结果显示,当百里香酚与苯醚甲环唑以配比8∶2、7∶3和6∶4混用时,对抑制芒果蒂腐病菌菌丝生长有增效作用,其中以7∶3混用增效作用最明显,EC50 为16.53μg/m L,共毒系数值(CTC)达175.25。

 

3.5 草莓灰霉病等贮藏期病害

丁华等研究发现,在4种植物精油中,百里香酚和香芹酚的百里香精油具有广谱高效的抑菌性能,对草莓灰霉、根霉和黑曲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2μL/L。

 

3.6 西瓜枯萎病

李敏研究发现,百里香酚对西瓜枯萎病具有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用百里香酚处理西瓜种子,浓度小于300mg/L 时,可有效预防病害发生且不会影响西瓜萌发及生长。

 

3.7 小麦赤霉病

张晋东等将香芹酚和百里香酚组合成新型复合天然抑菌剂,当香芹酚和百里香酚质量比为1∶2时,对小麦赤霉病菌的离体抑制效果最佳,二者间具有协同作用;观察发现,抑菌剂能够显著抑制被侵染小麦胚芽鞘上病斑的生长。

 

 

4 在防治线虫方面的研究进展

百里香酚在线虫防治方面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只有对模式生物秀丽线虫的报道。路露等研究结果表明,百里香酚处理L4时期的秀丽线虫4h的半数致死浓度为50mg/L,最低致死浓度为125mg/L;处理有卵时期的秀丽线虫4h的半数致死浓度为50mg/L,最低致死浓度为100mg/L。同时,百里香酚能显著降低上述2个时期秀丽线虫的运动能力以及有卵时期秀丽线虫的成活子代数目。

 

 

5 在防治害螨方面的研究进展

在百里香酚用于害螨防治方面,目前报道的主要是朱砂叶螨和刺足根螨。张静等研究结果表明,百里香酚对朱砂叶螨具有很好的触杀作用,24h的校正死亡率在90%以上;对朱砂叶螨的卵孵化具有明显的影响,处理后4d的卵孵化率仅为16.22%,显著低于香芹酚、丁香酚和3-甲基-4-异丙基苯酚处理;对朱砂叶螨具有显著的产卵抑制作用,抑制率在80%以上。梁伟博研究发现,百里香酚具有较高的杀螨活性,在2000mg/L的浓度下,对朱砂叶螨的校正死亡率为64.24%;百里香酚和2种植物源物质ZDD、ZSS分别在质量比为1.59∶1和3.51∶1时对朱砂叶螨的增效最为明显,CTC分别为162.18和224.80。吴子毅等发现,百里香酚对刺足根螨雌成螨具有很好的触杀作用,在10g/L的浓度下处理24h后,平均死亡率为91.30%;在2、0.4g/L 的浓度下处理24h 后,存活螨基本不再爬动(除非外界刺激)。

 

 

6 在防治害虫方面的研究进展

百里香酚防治害虫方面的研究,主要围绕几种小型刺吸式口器害虫展开。

 

6.1 螺旋粉虱

林江等用 8%百里香酚碱微乳剂在室内处理48h后,对螺旋粉虱若虫、蛹、成虫 3个虫态均表现出良好活性。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8%百里香酚碱微乳剂400μL/L 处理后对成、若虫24h校正防效达76.98%,且连续观察5d后虫口基数无明显回升。

 

6.2 烟粉虱

张静等研究发现,5%百里香酚热雾剂与 10%百里香酚微乳剂对烟粉虱毒力差异不显著(p<0.05),48h的 LC50分别为0.118、0.168mg/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百里香酚热雾剂施用量为 5、7.5、15g/667m2 时,对烟粉虱防效均达76%以上;药后3d,与相同施药量的10%百里香酚微乳剂相比,防效高了14%以上;药后7d,施用量7.5g/667m2的5%百里香酚热雾剂与5g/667m2的1.8%阿维·高氯热雾剂的防效相当。

 

6.3 蓟马、黑刺粉虱、叶蝉等

吴朝波等研究结果表明,将百里香酚和诱虫烯喷洒在黄色黏虫板表面,均能增加其对槟榔园害虫的诱集效果,且混配更为高效;对蓟马、黑刺粉虱、叶蝉的诱集,以 13%诱虫烯·百里香酚和 15%诱虫烯·百里香酚增效作用最好,从诱集害虫总量来看,13%诱虫烯·百里香酚效果更优,且诱集的益虫比例处于较低水平。

 

 

7 相关产品开发和登记情况

根据百里香酚的理化性质,国内已经成功开发了多种液体剂型的单剂和复配剂产品,但这些产品均未能获得登记及大面积应用。同时,以百里香酚为先导,开发了多个杀菌性能更加优异的衍生物。

 

7.1 制剂开发情况

7.1.1 微乳剂和热雾剂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以百里香酚为原料,先后研制了百里香酚微乳剂、热雾剂,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百里香酚杀螨微乳剂及其制备方法”“一种防治粉虱类害虫的植物源热雾剂及其制备方法”。

 

7.1.2 水乳剂

李敏等采用转相法,对乳化剂、防冻剂和增稠剂等进行筛选,确定了 5%百里香酚水乳剂的最优配方。用该配方所制备的5%百里香酚水乳剂各项指标合格,经常温、(0±2) ℃冷贮 14d、(54±2) ℃热贮14d 未出现析油、析水、分层现象,所制备的制剂黏度小,倾倒性佳,利于分装。

 

7.1.3 悬浮剂

海南博士威农用化学有限公司申请了“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与百里香酚的杀菌组合物”专利,其有效成分为吡唑醚菌酯与百里香酚,剂型为悬浮剂。

 

7.1.4 乳油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申请了“一种含百里香酚和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专利,其有效成分为百里香酚和啶酰菌胺,剂型为乳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也研制出了2种基于百里香酚和2种植物源物质的乳油产品。

 

7.2 衍生物合成情况

陈惠丽等合成的多个未见报道的含噁二唑硫醚结构的百里香酚衍生物,对辣椒枯萎病病原菌、苹果腐烂病病原菌、半夏立枯病病原菌和油菜菌核病病原菌的抑制活性,均优于阳性对照百里香酚和唑菌酯。屈欢等采用组合优化原理合成的多个百里香酚偶氮类衍生物,对玉米大斑病病原菌和苹果腐烂病病原菌等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

 

7.3 登记情况

与香芹酚、丁子香酚、柠檬烯等同属于植物精油类的活性物质不同,百里香酚在我国的登记工作明显滞后,截至2022年5月17日,尚未有百里香酚产品作为农药在我国获得登记(表1)。

表1_20220815091241.jpg

 

 

8 结 语

化学农药长期不合理高强度使用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开发天然生物农药迫在眉睫。农业农村部近期印发的《“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均明确提出,要加快研发推广植物源农药等新型高效低风险农药。百里香酚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效、环保、安全的植物源农药,兼具杀()虫、杀螨、杀菌、杀线虫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且适于与多种化学农药复配,是植物保护领域不可多得的“多面手”,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下一步,有关生产企业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和各省市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抓紧开展百里香酚相关产品农药登记工作,力争尽快实现产业化,以促进化学农药减量增效,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助推我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摘选自《世界农药》2022年第6期,欢迎征订,阅读全文

作者:李美荣,张雪冰,宁新妍,胡德利,刘刚

关键词: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相关资讯

5省试点转基因玉米大豆,明年有望技术收费

5省试点转基因玉米大豆,明年有望技术收费

十多年前就有转基因粮食作物放开的消息,如今日趋逼近。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近日接受《农民日报》记者采访透露,今年有5个省20个县安排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试点。   业内对转基因商业价值进行了各种分析,我国部分农产品如玉米、大豆产品供需缺口存在扩大趋势,而转基因玉米、大豆的增收效果已得到验证,预计转基因玉米种子终端市场空间有望达600亿元,利润空间有望达108亿元。不过,业内对此项预测的看法差异很大。   业内人士透露,今年为了推广转基因玉米,转基因玉米种子的市场定价和普通种子价格持平,转基因技术公司还没有开始收取费用。有业内人士预测,明年转基因玉米技术开始收费,预计未来收费价格在5元~8元/亩。先在部分县市推广转基因作物,是为了更稳妥地观察转基因作物的表现,看农民的实际种植情况如何。2021年政府确定转基因试点200亩,2022年是10万亩。今年大幅增加到390万亩,最终推广面积约400万亩左右。   “去年推广效果非常好,我们在内蒙古兴安盟推广的2万亩农户零投诉,产量好卖价高,农户都在打听玉米种子哪里可以买,该地区连续扩大播种面积。”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据了解,去年推广的转基因技术来自大北农和杭州瑞丰,另外还有少量来自先正达,今年增加了中国农大,不过从推广面积上看,大北农和杭州瑞丰占绝对优势,其中大北农今年推广220万亩,杭州瑞丰推广160万亩。大北农占比56%,杭州瑞丰则占比40%。   大北农和杭州瑞丰两家公司有先发优势,获得转基因安全证书的时间比较早。两家公司在去年推广中产业也获得比较好的表现,比较容易获得种子公司和农户的认可。   据了解,今年政府推出试点比较晚,转基因种子1月份才完成包装,比普通种子晚3个月,为了推广,东北某地方政府还给了农户每亩40元补贴。今年政府规定试点后,企业自由竞争。   今年转基因种子价格政府控制比较明显,没有体现市场化价值,有地方政府规定要比常规品种便宜,大多数规定种子公司即使价格比常规种子贵,也要以其他方式返利给农户。但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对于推广转基因很积极,主要是农户可以增收。   据了解,批准的18个品种是传统育种公司的产品,加上转基因公司的性状,这些传统种子公司可以和拿到安全证书的基因技术公司展开合作。   口粮作物目前还不允许使用转基因技术。目前,最有商业价值、可以允许推广的是玉米和大豆。其中,玉米是商业价值比较高的品种,国内最好的种业公司基本上都和玉米有关。目前国内最大的大豆种子公司,年销售额也只有1亿多元。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支持玉米和大豆转基因推广,他表示,玉米用于工业加工和饲料,大豆油不含转基因成分,豆粕作为饲料使用,而水稻和小麦要更慎重,特别是水稻,是人体直接食用。   这轮对玉米大豆转基因商业化推广的期待,是从2019年12月30日开始,农业农村部公布的一份名单——“拟批准颁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192个植物品种目录”。真正引起众人关注的是排在最后的三个:两个抗虫玉米品种和一个抗除草剂大豆品种,它们均来自国内种业研发机构。   农业农村部颁发的这三个安全证书中,重要的是玉米,大北农的DBN9936抗虫耐除草剂玉米、杭州瑞丰和浙大的“双抗12-5”玉米,上海交大的SHZD32-01抗除草剂大豆在重要性上比较一般。   安全评价之后是品种审定,之后才可以获得商业化种植,不管中外种子企业,品种审定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没有获得品种审定就无法进入市场。   据了解,转基因玉米制种方面,去年大北农和杭州瑞丰制种面积6.7万亩,今年7万多亩,大北农占整个转基因制种面积一半。今年转基因玉米制种并没有大幅增长,是因为去年制种的转基因玉米种子库存量够种植1000多万亩,种子公司需要谨慎以待。今年制种加上去年库存,可以满足明年转基因推广面积3000万亩左右。    大北农是我国转基因领域的领军企业,坚持十多年在转基因领域进行投资,一直在做技术储备。   从目前颁发的性状产品来看,全国转基因玉米安全证书11个,大北农有4个。此前公司在接待机构投资者调研时表示,随着转基因种子商业化推进,种子市场竞争格局将趋向于具有创新优势和产业优势的优秀企业之间的竞争。大北农与国内130多家种业企业进行合作,培育了200多个生物新品种,覆盖面积为2亿多亩。   大北农的优势是自己有种子公司,在商业化推广上有一定经验,该公司有比较强大的商业团队,近半年已经在和传统育种公司进行商务洽谈合作,一旦进行规模化推广,将会取得先发优势。   另外,大北农转基因技术和孟山都风格相近,孟山都路线比较成熟,已经过市场多年种植验证,出现问题的概率比较低,容易被种植户接受。   另外一个是杭州瑞丰,创始人沈志成是浙江大学“双抗12-5玉米”研发团队负责人,其玉米转基因研究国内领先。沈志成在美国期间在先正达从事转基因工作,经历过专业训练,做抗虫玉米研制。   浙江大学独立发掘的“瑞丰125”转基因玉米携带Bt杀虫基因,能够表达一种高效的杀虫蛋白杀死玉米螟、棉铃虫等鳞翅目昆虫。其中,玉米螟防治效果达96%。   杭州瑞丰拥有技术优势,不过在商业化推广上团队还需要扩充。   去年1月份,杭州瑞丰完成新一轮融资,投前估值为20.35亿元,隆平高科以6297.6万元受让诚通中信农业结构调整投资基金持有的4.1%的股权,持股比例由22.97%变更至23.20%;中央企业乡村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等通过增资战略投资杭州瑞丰,央企基金合计持股比例达到20%。   沈志成表示,这一次融资4亿元,目的是为了扩大研究规模,为产业化做准备,产业化需要一定的资金储备,公司预计这部分资金可以支撑5年时间,预计5年内就能实现盈利。   隆平高科以杭州瑞丰、隆平生物形成“双驾马车”协同推进玉米转基因性状开发,在玉米转基因制度建设、育种体系、生产管理等方面构建体系化的产业能力,做好商业化开发准备。   先正达是另一个主要市场玩家,中国中化2016年斥资440亿美元收购先正达,先正达有丰富的技术储备。先正达集团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公司拟申请公开发行不超过27.86亿股股票,募资650亿元。   转基因玉米种植量很大,不过没有被公开,民间自发推广,是因为转基因可以抗玉米螟,玉米螟钻到玉米茎秆,还可以钻到果穗,用农药一亩地需要50元~60元,使用转基因成本很低,而且防治效果更好。   东北地区推广的主要转基因技术是孟810,是孟山都的技术,以抗虫为主,没有抗草性状,提供这些技术的难度并不大。   “一旦放开转基因,转基因种子很快就能占领市场,主要是因为转基因玉米抗虫和抗药的特性,可以节省大量劳力。”业内人士表示,种子行业将转基因的某个技术表现称为“性状”,目前转基因还有其他十多个性状。在中国因为杂草不多,抗虫更为重要。   而那些本不愿意用转基因的农户,也可能会被迫使用转基因,特别是散耕地块更为明显,一旦有人使用抗虫种子,害虫不喜欢吃这些农作物,就会转移到没使用抗虫转基因种子的农田里。   获得抗虫能力之后,由于植株长势比较好,自身能力增强,对其他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也会提高。黑龙江有5%~6%的单产提高,吉林和辽宁可以提高10%。   转基因的优势除了产量,主要在耕作方面,大面积耕作需要考虑人工成本和操作简便性,节省人工效应会很明显。   在东北,转基因种子刚开始非法推广时和非转基因种子价格差别很大,普通种子一亩地需要40元,转基因可以卖到80元~100元。   经过专业测算,在东北、华北、西南,转基因给农民带来的增收平均一亩地大于200元,“在这种情况下,按照10%~15%收益分享,种子提供方收20元~30元是很合理的。”有资深业内人士表示,“收费在10%~15%之间并不高,是非常合理的数字,在国外收费高的有30%~35%,低的有15%~20%,而且海外公司产业链很短。中国产业链则很长,这些收费是由性状公司、传统育种公司、经销商和零售商共同收取。”   现在市场上非法种子加收10元每亩的转基因费用,但是非法种子公司没有研发投入,而且有违法风险,不能以此来要求正规公司的收费标准。   国内转基因公司在这个领域投入已经10多年,一直处于投入期,如今才开始有销售收入,如果收不到钱以后就没有人愿意继续投入。   还有一个摆在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转基因公司和传统育种公司利益如何分配,转基因公司想要扩大种植面积扩大影响,需要借助传统育种公司,传统育种公司也需要优秀性状扩大影响力,双方需要密切合作,这是商业化推广的重要一环。   有业内人士表示,生物技术需要长期研发投入,种子公司相当于搭了顺风车。得益于转基因技术可以多赚钱,种子公司付出的成本很低,就是把性状导入到种子中去,属于净收益方,没有额外的成本和风险,成本和风险都是由转基因公司承担,所以在产业链分享利益的时候,转基因公司应该占大头。   据了解,目前大北农计划每亩收取8元转基因技术费用,杭州瑞丰计划收取5元~6元。“要等种子公司收到钱后,我们才会收。”业内人士表示。   有券商分析,目前我国玉米种植面积约6.5亿亩,若以美国当前90%左右的渗透率假设,从产业链分工来看,性状公司(转基因公司)获利幅度取决于单亩收费水平,预计在转基因商业化初期可获得收益的40%左右(8元~10元/亩),性状授权市场规模可达59亿元左右。   另外,传统种子公司负责制种及推广,按照当前常规玉米种子出厂价约30元/亩测算,我国的转基因玉米种子出厂价格将大致位于36元~50元/亩区间内,转基因玉米种子市场规模有望达280.8亿元。   不过某转基因公司龙头负责人表示,市场可能不会这么乐观,未来可能需要好几年才能推广开来,中国市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并不健全,能不能把钱收上来是个未知数。   种子公司分散,转基因公司寻求合作的难度会加大,即使合作了,也难以保证能把自己那份利益收回来,种子公司很可能瞒报少报。   另外,现在市场上流通的孟810性状已经足够优秀,农民使用种子判断的标准很简单,是否能够增收,这些新获批的性状需要打一场硬仗。   上述转基因公司负责人认为,种子行业基层执法团队在执法方面比较松懈,这种工作风格不大可能保护知识产权,未来盗窃知识产权的情况还会比较多。   种子行业有一个情况比较特殊,假冒并不伪劣,盗窃别人的劳动成果后,提供的产品质量并不差,主要是和行业特性有关,其他行业假冒产品质量一般都不好,但是种子行业基本上和正品相当,盗版工艺比较简单,门槛不高。研发环节投入多年,成果很难得到保护。   此外种植领域也在发生很多变化,种植户话语权在提高,传统种业公司都是要求预付款,要求现款现货,但是现在流行赊销,等到种子收获再看表现付款,游戏规则在改变,提高了种子公司的风险。   不过也有行业人士相对乐观,认为此前执法部门之所以消极,是因为没有维权主体,市场也确实有需求,执法者要考虑种植者利益,而现在政府批准的合法产品上市,可以填补市场空间,知识产权保护一定会上一个台阶。   来源:证券时报
logo

毅植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工农兵大道(老县委四楼)
电话:
0592-5069089
   

E-mail:312831376@qq.com

 

厦门毅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营运中心)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塔埔东路168号2003室之九
联系电话:0592-5069089

二维码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21 毅植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1009345号-2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