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一家以植物保护为主、植物营养为辅,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作物科技企业
新闻资讯
>
>
增效悬浮剂的开发、应用性能和效果

增效悬浮剂的开发、应用性能和效果

  • 分类:行业资讯
  • 作者:
  • 来源:《世界农药》2022年第7期
  • 发布时间:2022-09-01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农药悬浮剂是将不溶于水的固体农药有效成分、表面活性剂(主要为润湿剂和分散剂)及其他添加剂混合后,经砂磨机研磨粉碎,形成微细颗粒(一般平均粒径D50为2~3μm)分散在水中的高悬浮率、能流动、稳定的固液体系产品。该产品不使用溶剂,不产生粉尘,经皮毒性低,悬浮率高,生物活性高,使用剂量小,对人畜毒性和生产成本低。它是水基性制剂中发展最快、可加工的农药有效成分最多、加工工艺最为成熟、对操作者和使用者以及环境安全、相对成本较低、使用效果较好的剂型产品,深受国内外用户的青睐。

增效悬浮剂的开发、应用性能和效果

【概要描述】农药悬浮剂是将不溶于水的固体农药有效成分、表面活性剂(主要为润湿剂和分散剂)及其他添加剂混合后,经砂磨机研磨粉碎,形成微细颗粒(一般平均粒径D50为2~3μm)分散在水中的高悬浮率、能流动、稳定的固液体系产品。该产品不使用溶剂,不产生粉尘,经皮毒性低,悬浮率高,生物活性高,使用剂量小,对人畜毒性和生产成本低。它是水基性制剂中发展最快、可加工的农药有效成分最多、加工工艺最为成熟、对操作者和使用者以及环境安全、相对成本较低、使用效果较好的剂型产品,深受国内外用户的青睐。

  • 分类:行业资讯
  • 作者:
  • 来源:《世界农药》2022年第7期
  • 发布时间:2022-09-01
  • 访问量:0
详情

农药悬浮剂是将不溶于水的固体农药有效成分、表面活性剂(主要为润湿剂和分散剂)及其他添加剂混合后,经砂磨机研磨粉碎,形成微细颗粒(一般平均粒径D50为2~3μm)分散在水中的高悬浮率、能流动、稳定的固液体系产品。该产品不使用溶剂,不产生粉尘,经皮毒性低,悬浮率高,生物活性高,使用剂量小,对人畜毒性和生产成本低。它是水基性制剂中发展最快、可加工的农药有效成分最多、加工工艺最为成熟、对操作者和使用者以及环境安全、相对成本较低、使用效果较好的剂型产品,深受国内外用户的青睐。

在国内,自2013年以来,水基化制剂悬浮剂已成为企业登记的热点制剂产品。2018年农药悬浮剂产品登记 1155个,占所有登记制剂产品数量的26%,同比增加 18%。从2013年到2018年登记的剂型产品来看,虽然每年乳油登记数量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但其占当年产品登记总量的比值始终呈下降趋势,年均下降率为 6.11%;可湿性粉剂的登记数量年均下降率为 3.82%;而悬浮剂登记总量的比值在持续上升,年均增长率为12.1%。这是因为悬浮剂产品是高效、安全、环保、成本低的优良产品。

 

 

 

增效悬浮剂开发的必要性

 

悬浮剂产品是以水为载体,只含有少量的润湿剂、分散剂和增稠剂,因而能保证悬浮体系的有效成分含量、理化性能(如悬浮率、pH、持久起泡性、黏度和析水率等)和稳定性(冷贮和热贮)。可是当用水稀释后喷雾于靶标时,其在植物表面的张力(和接触角)大小、黏附能力和沉积量,较少被关注和考虑。

实际上悬浮剂产品用水稀释后,喷雾到植物叶面,其稀释液的表面张力对药液在植物叶面的润湿、展布影响很大。由于被施用植物和靶标种类众多,其表面结构又各不相同、亲水性和疏水性也不同;对于难于润湿的植物靶标,悬浮剂产品的药液不能在植物表面有效润湿、展布和黏附而流失;导致悬浮剂产品药效不高,药液流失进而造成环境污染。

此外,悬浮剂产品药液对靶标的黏附能力和在靶标表面的沉积量,也直接涉及到药液被植物的吸收效率。特别是在田间,药液被喷施在植物叶片表面上,药液黏附能力强和沉积量多时,对药剂吸收极为有利。尤其是,当药液中液体蒸发后,农药有效成分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覆盖在叶片表面,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如遇大风和下雨天气时,容易引起农药颗粒的损失,从而会降低药剂的药效和利用率。因此,一般在施用前,添加桶混助剂来增加药效。桶混助剂可包括各种类型的助剂,如表面活性剂、油类(矿物油和植物油等)、聚合物类、无机盐类和蜡类等。但若在悬浮剂配方中添加这些桶混助剂,往往由于各种原因难于加工成稳定的悬浮剂产品。

 

⑴ 有机硅助剂在农药产品中的应用

相比于常规表面活性剂,三硅氧烷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到22mN/m,加上其独特的结构,赋予这种表面活性剂超强润湿和铺展能力。无论在易润湿或难润湿植物叶面上,添加此种表面活性剂的药剂均能完全覆盖;还可以(在低于叶表面润湿临界表面张力之下)诱导药液直接从植物叶面气孔渗入而被吸收。这种快速地几乎瞬间气孔吸收,既避免叶面处理的药液被雨水冲刷流失而损失,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又可给多雨地区使用农药保护作物提供极大方便,同时减少农药的挥发和某些农药因光解的损失。

但三硅氧烷的主链骨架中的硅-氧键对水介质十分敏感,而且易断裂。在农业中使用三硅氧烷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pH 和时间。一般在中性条件下(pH6~8),此类助剂在水介质中长期稳定。在pH5~6或pH>9条件下,其稳定性变差,在极端pH条件下使用,会迅速水解,功效大幅降低。因此,三硅氧烷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往往桶混使用,或在油基农药制剂中使用,难于用于水基的悬浮剂配方中(会导致制剂产品不稳定)。

 

⑵ 油类助剂在农药产品中的应用

油类助剂既用作增效助剂,也可用作农药及替代苯类溶剂使用。在农业中油类助剂是除了表面活性剂之外的用量最大和最重要的助剂。它们的使用可以降低农药喷雾液滴在植物叶面上的表面张力和接触角;使制剂产品具有更好的润湿、展布、黏附能力、渗透性能和耐雨水冲刷能力,从而药效提高。

使用油类助剂的效果通常不比表面活性剂的差,有时甚至优于后者,特别是在不良的(如干旱)环境条件下,其对除草剂的增效作用比表面活性剂更强。油类助剂对杀虫剂的增效作用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油类助剂有助于杀虫剂对昆虫体壁的穿透;② 油类助剂可抑制昆虫体内某些解毒酶等的活性;③ 油类助剂能增大药液对昆虫和作物的湿展能力。

与表面活性剂一样,使用油类(如植物油或矿物油)助剂可以降低空气和液体的界面液滴的表面张力和减小接触角;增强农药药液对植物的润湿性,增加农药雾滴在叶表面上的扩展面积,同时使药液容易黏附于植物叶表面,增强药液耐雨水冲刷能力,促进了植物对药液的吸收作用,从而提高了农药的药效和利用率。但是,油类(如植物油或矿物油)助剂,由于相容性问题,往往是在施药前采用桶混方式,加入到悬浮剂产品中,而一般不作为悬浮剂组成部分使用。而用油类代替水作为介质制取可分散油悬浮剂(OD)或油悬浮剂(OF),则另当别论。

 

 

 

 

增效悬浮剂开发应用示例

 

目前国内外开发的增效悬浮剂主要添加降低表面张力助剂和添加油类助剂为主

  • 添加降低表面张力助剂的增效悬浮剂

  • 采用增效助剂 V008 开发的增效悬浮剂

广州方中化工有限公司开发了一种增效助剂V008。V008 系非离子型高级脂肪醇类表面活性剂,其外观为无色透明液体,固含量75%,pH6.48。在普通悬浮剂配方中添加5%以上V008,能够大幅度提高悬浮剂产品的理化性能(表1),且显著提升悬浮剂药效。

20220901112004.jpg

⑴ 采用增效助剂 V008 开发的增效悬浮剂产品

20%阿维菌素·乙螨唑(4%+16%)配方为:阿维菌素4% (折百),乙螨唑16% (折百),润湿分散剂 DS-508 7%,增效助剂V008 14%,防冻剂尿素6%,消泡剂AF-1501 0.2%,增稠剂硅酸镁铝0.3%,防腐剂0.30%,水补足至100%。

生产工艺:将水、润湿分散剂、消泡剂、增效助剂V008 (2%)加入釜中搅拌均匀,加入原药、增稠剂硅酸镁铝,经高剪切混合均匀,进入砂磨机研磨约1.5h 后,直至粒径 D90在 5μm 以下;加入剩余的V008及剩余的水,剪切搅拌均匀即得产品。添加V008助剂的20%增效阿维菌素·乙螨唑悬浮剂配方的润湿性能指标见表2。

20220901112021.jpg

从表2可见,20%增效阿维菌素·乙螨唑悬浮剂无论常温或热贮后,相同稀释倍数下,其润湿时间和渗透时间远远优于普通型20%阿维菌素·乙螨唑悬浮剂。

于2018年5月在广西桂林进行了20%增效阿维菌素·乙螨唑悬浮剂防治柑橘叶螨药效试验,结果示于表3。

20220901112026.jpg

从表3可见,20%增效阿维菌素·乙螨唑悬浮剂对柑橘叶螨不但速效且持效期较长,药后1d防效即达 84.3%,药后7d药效最高达93.3%,而药后20d防效仍在88%以上。而20%阿维·乙螨唑悬浮剂药后前7d 内防效均比20%增效阿维菌素·乙螨唑悬浮剂低 20%,之后的防效比20%增效阿维菌素·乙螨唑悬浮剂低30%。

⑵ 采用增效助剂V008还开发了20%增效虱螨脲悬浮剂、25%增效氟铃脲悬浮剂、25%增效己唑醇悬浮剂、25%增效肟菌酯悬浮剂,25%增效联苯肼酯悬浮剂、22%增效阿维菌素·螺螨酯(2%+20%)悬浮剂、30%增效多菌灵悬浮剂、12%增效甲维盐·虫螨腈(2%+10%)悬浮剂等,添加量为12%~15%。

 

  • 采用增效助剂菲蓝 2380 开发的增效悬浮剂

九江菲蓝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李灿琼把由美国菲蓝集团监制,九江菲蓝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出品的一种增效助剂菲蓝(Fairland)2380 添加到悬浮剂配方中制得几个增效悬浮剂。增效助剂菲蓝(Fairland)2380系硅酮类表面活性剂,特点为能显著降低表面张力达20%,提升药效约30%,可以用于桶混或悬浮剂配方中,用量2%~10%。

 

⑴ 研制的 20%增效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配方为:吡唑醚菌酯原药 20% (折百)、润湿分散剂 Fairland3100 (非烷基酚类表面活性剂) 4%、润湿分散剂Fairland 3108 (多元聚合分散剂) 1.5%、防冻剂 Fairland2360 (聚二甲基硅氧烷抑泡剂) 0.4%、增稠剂 1.42%、增效助剂菲蓝(Fairland)2380 5%,水补足至100%。

测定添加增效助剂菲蓝(Fairland) 2380 后制剂的表面张力(表4)。

20220901112030.jpg

从表4可见,20%增效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有很低的表面张力值,稀释100倍液和稀释1000倍液时,分别比对照的2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下降26.7%和12.7%。

⑵ 研制的 5%增效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的配方为:氯虫苯甲酰胺原药 5% (折百)、润湿分散剂Fairland 3100 3%、润湿分散剂 Fairland 3108 1.5%、防冻剂 2%,Fairland 2360 0.3%、增稠剂1.25%、增效助剂菲蓝(Fairland)2380 5%,水补足至100%。制得5%增效氯虫苯甲酰胺SC的表面张力变化值见表 5。

20220901112033.jpg

从表5可见,稀释100倍液和1000 倍液后,5%增效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的表面张力分别比对照 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表面张力下降34.3%和30.3%。

⑶ 此外,把增效助剂菲蓝(Fairland) 2380 添加到16%阿维菌素·乙螨唑悬浮剂和5%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配方中,同样制得了16%增效阿维菌素·乙螨唑悬浮剂和5%增效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其中16%增效阿维菌素·乙螨唑悬浮剂稀释100倍液和1000倍液的表面张力分别为23.2、26.2mN/m;而对照药剂16%阿维菌素·乙螨唑悬浮剂稀释100倍液和1000倍液的表面张力分别为32.1、33mN/m。相比较,16%增效阿维菌素·乙螨唑悬浮剂稀释100倍液和1000倍液的表面张力分别下降27.7%和20.6%。

5%增效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稀释100倍液和1000倍液的表面张力分别为23.5、27.5 mN/m;对照药剂 5%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稀释 100倍液和1000倍液的表面张力分别为33.8、36.1mN/m。相比较,增效制剂稀释100倍液和1000倍液的表面张力分别下降30.4.7%和23.8%。

 

  • 采用超高性能助剂 H 开发的增效悬浮剂

烯肟菌酯悬浮剂是由沈阳化工研究院自主首创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品种。它是一种新型、高效、广谱、低毒和对环境安全的杀菌剂,适用于防治蔬菜、水果、粮食作物等的各种病害,兼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国内研制和登记为20%烯肟菌酯悬浮剂,林雨佳等开发研制了低表面张力、高质量、稳定的、高效的25%烯肟菌酯悬浮剂(即25%增效烯肟菌酯悬浮剂)。

通过对润湿剂、分散剂、防冻剂、增稠剂和特种助剂的选择,最终确定25%增效烯肟菌酯悬浮剂配方为:烯肟菌酯25% (折百)、润湿剂 S 1%~2%、复合分散剂 L 3%~4%、防冻剂(丙二醇) 5%、消泡剂(有机硅类) 0.3%~0.5%、增稠剂(黄原胶) 0.1%~0.3%、特种助剂(TMN-6) 2%~5%,水补至100%。其性能指标如表6所示。

20220901112037.jpg

由表6可知烯肟菌酯粒径分布非常窄,从而大大降低了奥氏熟化现象的发生,对增加制剂的稳定性十分有利。此外,制剂的黏度为 900~1200mPa·s,其稳定性高(不分层、无沉淀和结块)和流动性好;施用于作物后,有足够的量黏附于叶面,有助于药剂被吸收,防治效果好。

而加入常用助剂(不加入增效助剂)制得的25%烯肟菌酯悬浮剂,用水稀释后的表面张力较大,为40mN/m 以上,用于难润湿作物如水稻、甘蓝、小麦等效果不佳。当分别把高性能助剂TMN-6和PC加入到配方中制得25%增效烯肟菌酯悬浮剂,用水稀释200倍后表面张力分别降低到32.9、36.5mN/m;用水稀释500倍后表面张力分别降低到37.9、38.9mN/m。

该2个配方样品用于难润湿作物上,药液表面张力仍偏大。后来把超高性能助剂 H (系非离子型高级脂肪醇类表面活性剂)加入配方中制得25%增效烯肟菌酯悬浮剂样品,用水分别稀释 100、200、500、800、1600倍数后,测得药液表面张力分别为 25.6、29.4、28.9、29.0、31.1mN/m。可见使用超高性能助剂H后,即使制剂用水稀释 1 600 倍,其表面张力仍低至30mN/m左右,可以施用于水稻、甘蓝、小麦等难润湿作物,药液不易严重流失。此助剂的加入改善了药剂在这些作物上的润湿、展布性能,利于药剂吸收,药效提升。

 

  • 用增效剂 KL 开发的增效悬浮剂

董立峰等通过添加增效剂(实际上是表面活性剂)以降低药剂表面张力和提高药剂在叶片上的沉积量,研制了40%增效吡唑醚菌酯·甲基硫菌灵悬浮剂。在研制配方时首先对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进行了选择,以达到符合悬浮剂性能指标要求;然后对增效剂的种类、用量进行选择(表7、表8 和表9)。

试验选用的增效剂 KL 为有机硅类表面活性剂(上海科羽贸易公司)、JFC 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江苏海安石油化工厂)、KT 为顺丁烯二酸二异辛酯磺酸盐(潍坊埃里特化学有限公司)。

20220901112040.jpg

从表7可见,这3种增效剂对体系稳定性影响较小,无析晶现象且悬浮率均合格。

20220901112043.jpg

20220901112045.jpg

从表8和表9可知,KL增效剂不仅有效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和提高药液的沉积量,而且所制药剂对苹果斑点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且持效期长。因此,选择KL作为该制剂的增效剂。

最终研制的40%增效吡唑醚菌酯·甲基硫菌灵悬浮剂最佳配方为:吡唑醚菌酯10% (折百)、甲基硫菌灵30% (折百)、YUS-FS7PG (硫酸酯盐类) 2%、TRSS(磷酸酯类) 2%、SP-SC3 (双分子型松香衍生物)2%、T80润湿剂1%、黄原胶0.12%、硅酸镁铝1.3%、乙二醇4%、消泡剂7050 0.3%、增效剂KL (有机硅类) 3%,水补足至100%。其性能指标如表10。

20220901112048.jpg

 

来源:《世界农药》2022年第7期

关键词: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相关资讯

5省试点转基因玉米大豆,明年有望技术收费

5省试点转基因玉米大豆,明年有望技术收费

十多年前就有转基因粮食作物放开的消息,如今日趋逼近。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近日接受《农民日报》记者采访透露,今年有5个省20个县安排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试点。   业内对转基因商业价值进行了各种分析,我国部分农产品如玉米、大豆产品供需缺口存在扩大趋势,而转基因玉米、大豆的增收效果已得到验证,预计转基因玉米种子终端市场空间有望达600亿元,利润空间有望达108亿元。不过,业内对此项预测的看法差异很大。   业内人士透露,今年为了推广转基因玉米,转基因玉米种子的市场定价和普通种子价格持平,转基因技术公司还没有开始收取费用。有业内人士预测,明年转基因玉米技术开始收费,预计未来收费价格在5元~8元/亩。先在部分县市推广转基因作物,是为了更稳妥地观察转基因作物的表现,看农民的实际种植情况如何。2021年政府确定转基因试点200亩,2022年是10万亩。今年大幅增加到390万亩,最终推广面积约400万亩左右。   “去年推广效果非常好,我们在内蒙古兴安盟推广的2万亩农户零投诉,产量好卖价高,农户都在打听玉米种子哪里可以买,该地区连续扩大播种面积。”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据了解,去年推广的转基因技术来自大北农和杭州瑞丰,另外还有少量来自先正达,今年增加了中国农大,不过从推广面积上看,大北农和杭州瑞丰占绝对优势,其中大北农今年推广220万亩,杭州瑞丰推广160万亩。大北农占比56%,杭州瑞丰则占比40%。   大北农和杭州瑞丰两家公司有先发优势,获得转基因安全证书的时间比较早。两家公司在去年推广中产业也获得比较好的表现,比较容易获得种子公司和农户的认可。   据了解,今年政府推出试点比较晚,转基因种子1月份才完成包装,比普通种子晚3个月,为了推广,东北某地方政府还给了农户每亩40元补贴。今年政府规定试点后,企业自由竞争。   今年转基因种子价格政府控制比较明显,没有体现市场化价值,有地方政府规定要比常规品种便宜,大多数规定种子公司即使价格比常规种子贵,也要以其他方式返利给农户。但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对于推广转基因很积极,主要是农户可以增收。   据了解,批准的18个品种是传统育种公司的产品,加上转基因公司的性状,这些传统种子公司可以和拿到安全证书的基因技术公司展开合作。   口粮作物目前还不允许使用转基因技术。目前,最有商业价值、可以允许推广的是玉米和大豆。其中,玉米是商业价值比较高的品种,国内最好的种业公司基本上都和玉米有关。目前国内最大的大豆种子公司,年销售额也只有1亿多元。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支持玉米和大豆转基因推广,他表示,玉米用于工业加工和饲料,大豆油不含转基因成分,豆粕作为饲料使用,而水稻和小麦要更慎重,特别是水稻,是人体直接食用。   这轮对玉米大豆转基因商业化推广的期待,是从2019年12月30日开始,农业农村部公布的一份名单——“拟批准颁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192个植物品种目录”。真正引起众人关注的是排在最后的三个:两个抗虫玉米品种和一个抗除草剂大豆品种,它们均来自国内种业研发机构。   农业农村部颁发的这三个安全证书中,重要的是玉米,大北农的DBN9936抗虫耐除草剂玉米、杭州瑞丰和浙大的“双抗12-5”玉米,上海交大的SHZD32-01抗除草剂大豆在重要性上比较一般。   安全评价之后是品种审定,之后才可以获得商业化种植,不管中外种子企业,品种审定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没有获得品种审定就无法进入市场。   据了解,转基因玉米制种方面,去年大北农和杭州瑞丰制种面积6.7万亩,今年7万多亩,大北农占整个转基因制种面积一半。今年转基因玉米制种并没有大幅增长,是因为去年制种的转基因玉米种子库存量够种植1000多万亩,种子公司需要谨慎以待。今年制种加上去年库存,可以满足明年转基因推广面积3000万亩左右。    大北农是我国转基因领域的领军企业,坚持十多年在转基因领域进行投资,一直在做技术储备。   从目前颁发的性状产品来看,全国转基因玉米安全证书11个,大北农有4个。此前公司在接待机构投资者调研时表示,随着转基因种子商业化推进,种子市场竞争格局将趋向于具有创新优势和产业优势的优秀企业之间的竞争。大北农与国内130多家种业企业进行合作,培育了200多个生物新品种,覆盖面积为2亿多亩。   大北农的优势是自己有种子公司,在商业化推广上有一定经验,该公司有比较强大的商业团队,近半年已经在和传统育种公司进行商务洽谈合作,一旦进行规模化推广,将会取得先发优势。   另外,大北农转基因技术和孟山都风格相近,孟山都路线比较成熟,已经过市场多年种植验证,出现问题的概率比较低,容易被种植户接受。   另外一个是杭州瑞丰,创始人沈志成是浙江大学“双抗12-5玉米”研发团队负责人,其玉米转基因研究国内领先。沈志成在美国期间在先正达从事转基因工作,经历过专业训练,做抗虫玉米研制。   浙江大学独立发掘的“瑞丰125”转基因玉米携带Bt杀虫基因,能够表达一种高效的杀虫蛋白杀死玉米螟、棉铃虫等鳞翅目昆虫。其中,玉米螟防治效果达96%。   杭州瑞丰拥有技术优势,不过在商业化推广上团队还需要扩充。   去年1月份,杭州瑞丰完成新一轮融资,投前估值为20.35亿元,隆平高科以6297.6万元受让诚通中信农业结构调整投资基金持有的4.1%的股权,持股比例由22.97%变更至23.20%;中央企业乡村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等通过增资战略投资杭州瑞丰,央企基金合计持股比例达到20%。   沈志成表示,这一次融资4亿元,目的是为了扩大研究规模,为产业化做准备,产业化需要一定的资金储备,公司预计这部分资金可以支撑5年时间,预计5年内就能实现盈利。   隆平高科以杭州瑞丰、隆平生物形成“双驾马车”协同推进玉米转基因性状开发,在玉米转基因制度建设、育种体系、生产管理等方面构建体系化的产业能力,做好商业化开发准备。   先正达是另一个主要市场玩家,中国中化2016年斥资440亿美元收购先正达,先正达有丰富的技术储备。先正达集团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公司拟申请公开发行不超过27.86亿股股票,募资650亿元。   转基因玉米种植量很大,不过没有被公开,民间自发推广,是因为转基因可以抗玉米螟,玉米螟钻到玉米茎秆,还可以钻到果穗,用农药一亩地需要50元~60元,使用转基因成本很低,而且防治效果更好。   东北地区推广的主要转基因技术是孟810,是孟山都的技术,以抗虫为主,没有抗草性状,提供这些技术的难度并不大。   “一旦放开转基因,转基因种子很快就能占领市场,主要是因为转基因玉米抗虫和抗药的特性,可以节省大量劳力。”业内人士表示,种子行业将转基因的某个技术表现称为“性状”,目前转基因还有其他十多个性状。在中国因为杂草不多,抗虫更为重要。   而那些本不愿意用转基因的农户,也可能会被迫使用转基因,特别是散耕地块更为明显,一旦有人使用抗虫种子,害虫不喜欢吃这些农作物,就会转移到没使用抗虫转基因种子的农田里。   获得抗虫能力之后,由于植株长势比较好,自身能力增强,对其他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也会提高。黑龙江有5%~6%的单产提高,吉林和辽宁可以提高10%。   转基因的优势除了产量,主要在耕作方面,大面积耕作需要考虑人工成本和操作简便性,节省人工效应会很明显。   在东北,转基因种子刚开始非法推广时和非转基因种子价格差别很大,普通种子一亩地需要40元,转基因可以卖到80元~100元。   经过专业测算,在东北、华北、西南,转基因给农民带来的增收平均一亩地大于200元,“在这种情况下,按照10%~15%收益分享,种子提供方收20元~30元是很合理的。”有资深业内人士表示,“收费在10%~15%之间并不高,是非常合理的数字,在国外收费高的有30%~35%,低的有15%~20%,而且海外公司产业链很短。中国产业链则很长,这些收费是由性状公司、传统育种公司、经销商和零售商共同收取。”   现在市场上非法种子加收10元每亩的转基因费用,但是非法种子公司没有研发投入,而且有违法风险,不能以此来要求正规公司的收费标准。   国内转基因公司在这个领域投入已经10多年,一直处于投入期,如今才开始有销售收入,如果收不到钱以后就没有人愿意继续投入。   还有一个摆在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转基因公司和传统育种公司利益如何分配,转基因公司想要扩大种植面积扩大影响,需要借助传统育种公司,传统育种公司也需要优秀性状扩大影响力,双方需要密切合作,这是商业化推广的重要一环。   有业内人士表示,生物技术需要长期研发投入,种子公司相当于搭了顺风车。得益于转基因技术可以多赚钱,种子公司付出的成本很低,就是把性状导入到种子中去,属于净收益方,没有额外的成本和风险,成本和风险都是由转基因公司承担,所以在产业链分享利益的时候,转基因公司应该占大头。   据了解,目前大北农计划每亩收取8元转基因技术费用,杭州瑞丰计划收取5元~6元。“要等种子公司收到钱后,我们才会收。”业内人士表示。   有券商分析,目前我国玉米种植面积约6.5亿亩,若以美国当前90%左右的渗透率假设,从产业链分工来看,性状公司(转基因公司)获利幅度取决于单亩收费水平,预计在转基因商业化初期可获得收益的40%左右(8元~10元/亩),性状授权市场规模可达59亿元左右。   另外,传统种子公司负责制种及推广,按照当前常规玉米种子出厂价约30元/亩测算,我国的转基因玉米种子出厂价格将大致位于36元~50元/亩区间内,转基因玉米种子市场规模有望达280.8亿元。   不过某转基因公司龙头负责人表示,市场可能不会这么乐观,未来可能需要好几年才能推广开来,中国市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并不健全,能不能把钱收上来是个未知数。   种子公司分散,转基因公司寻求合作的难度会加大,即使合作了,也难以保证能把自己那份利益收回来,种子公司很可能瞒报少报。   另外,现在市场上流通的孟810性状已经足够优秀,农民使用种子判断的标准很简单,是否能够增收,这些新获批的性状需要打一场硬仗。   上述转基因公司负责人认为,种子行业基层执法团队在执法方面比较松懈,这种工作风格不大可能保护知识产权,未来盗窃知识产权的情况还会比较多。   种子行业有一个情况比较特殊,假冒并不伪劣,盗窃别人的劳动成果后,提供的产品质量并不差,主要是和行业特性有关,其他行业假冒产品质量一般都不好,但是种子行业基本上和正品相当,盗版工艺比较简单,门槛不高。研发环节投入多年,成果很难得到保护。   此外种植领域也在发生很多变化,种植户话语权在提高,传统种业公司都是要求预付款,要求现款现货,但是现在流行赊销,等到种子收获再看表现付款,游戏规则在改变,提高了种子公司的风险。   不过也有行业人士相对乐观,认为此前执法部门之所以消极,是因为没有维权主体,市场也确实有需求,执法者要考虑种植者利益,而现在政府批准的合法产品上市,可以填补市场空间,知识产权保护一定会上一个台阶。   来源:证券时报
logo

毅植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工农兵大道(老县委四楼)
电话:
0592-5069089
   

E-mail:312831376@qq.com

 

厦门毅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营运中心)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塔埔东路168号2003室之九
联系电话:0592-5069089

二维码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21 毅植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1009345号-2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昌